在父親青布棉袍的背影中,我記住了永恆的人生風景。

 

  朱自清記敍的〈背影〉是在1917年冬天的事情。1916年,朱家的狀況已顯窘境,不過朱自清的父親還是勉力為朱兒子籌辦了體面的婚事。朱自清同一年考上北京大學,朱父還是想方設法的送他去北京大學讀書。

   沒想到,家中陸續發生了變故。祖母去世,朱自清便急忙與父親會合,一起回揚州奔喪。回到了兒時故園,朱自清真正感受到家境急轉直下的的淒涼:往日的巨大古鐘、朱紅膽瓶、碧玉如意、鄭板橋手跡等均早已進了當鋪。朱父變賣家產,再籌借了一筆錢,才勉強辦完喪事。祖母喪事之後,朱家父子同行至南京,朱自清要回北大,父親則是到南京謀出路。〈背影〉記載的便是他倆在浦口東站分手時的情景。

  192510月,朱自清在北京寫下這篇質樸的敍事抒情散文,記敍了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的景象,表現了父親愛子的深摯感情。據朱自清的弟弟朱國華1988年在《人民政協報》的投稿所述,1928年,我家已搬至揚州東關街仁豐裡一所簡陋的屋子。秋日的一天,我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《背影》散文集,我手捧書本,不敢怠慢,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臥室,讓他老人家先睹為快。父親已行動不便,挪到窗前,依靠在小椅上,戴上了老花眼鏡,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的文章《背影》,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,昏黃的眼珠,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。….. 父親在看到《背影》的幾年後,便去世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thersb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